中勘协理事长施设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2016.10.27)
一、在当前国内市场形势和政策环境下,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十二五”期间,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住建部市场司统计,2015年,全行业企业总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利税等指标,分别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40.1%、113.8%、183.8%和117.9%。但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行业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2015年,全行业工程设计新签合同额、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初步设计完成投资额、施工图完成投资额等指标都出现了负增长,比上年分别减少4%、14%、11%和16%。2016年3、4月份,协会开展了面向全行业的现状调研,被调研企业中,2015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等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的占60%;认为当前市场环境“很困难”和“较困难”的占75.6%。调研证明,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发展面临相当严峻的局面。当前,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下、不正当竞争频发、优质不能优价、勘察设计费拖欠严重等不正常现象,这将给行业应对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提出了重大课题。
勘察设计企业应对新常态,必须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一方面,企业要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向工程建设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延伸,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价值理念、服务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也就是“走出去”到国际市场去竞争,实现由关注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经营模式转型。“一带一路”建设聚焦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化建设,正好与勘察设计行业的服务方向高度契合,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也必然为勘察设计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创造重大机遇。
更为重要的是,勘察设计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就是采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为这是国际通行的建设模式。当前的政策环境非常利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这是第一次将“工程总承包”作为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机制确定下来,意义很重大,是对前期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所付出努力的肯定。住建部于2016年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了20条政策和制度措施。为了进一步推动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健康发展,协会于2014年2月启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修订工作,目前修订工作和审批手续均已完成,即将发布。可以预见,在利好的政策背景下,工程总承包制一定能够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更加有力地推动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二、经过前期快速发展,勘察设计行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必要条件。
30多年以来,受益于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在企业规模、人才队伍及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等已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奠定了应对复杂局面、实现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还应该看到,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101号)以来,勘察设计行业就开始了向工程公司转型、向提供包括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在内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服务转型的探索和实践。随后,住建部在2003年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进一步推进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目前,在各工业部门的勘察设计企业中,开展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覆盖率近100%。石化、化工、冶金、电力、机械、有色、轻工、建材、核工业等行业的一批大型设计院,成功转型为具有前期咨询、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工程公司;传统勘察设计行业中,市政设计行业推广工程总承包已经取得重要的进展;建筑设计行业推广工程总承包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并已取得一些好的经验。推广过程虽然很艰辛,但取得的成绩却很耀眼。2015年,全行业工程技术管理服务收入和工程总承包收入达9876.4亿元,为2010年的1.7倍;而传统勘察设计收入仅为4108.7亿元,两者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5%和15.2%,相差一倍多。国内练兵,国外实战。一批骨干勘察设计企业走向海外拓展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的已经跨入国际工程公司行列。2016年入围ENR国际工程设计公司225强的中国企业有23家,其中10家进入前100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专家和工程管理专家队伍,还在国际市场上展示了中国勘察设计的综合实力,带动了相关产业“走出去”,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2015年,全行业境外营业收入1387.1亿元,为2010年的2.8倍,占总营业收入的5.1%。
今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行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完全能够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并能够发挥好先导和灵魂作用。
三、勘察设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认识并管控好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务求取得实效。
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这个道路必然是艰辛而曲折的。这是因为在“走出去”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说,将会面临各种风险。西方有句谚语叫:“鲜花丛中总会有陷阱”,这个谚语说得很贴切。具体地说,企业可能面临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企业三个层面的风险,即自然与社会层面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政府风险、文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经济层面的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企业层面的企业管理风险、成本变动风险、信用保障风险、结算索赔风险和标准应用风险等。要摘得鲜花,就必须趟过陷阱,而唯一的途径就是识别并管控风险。实际上,“走出去”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未发现风险或不知道如何管控风险。盲目地跟风随大流,没有真正做好各方面准备就“走出去”,一定会吃大亏的。这几年,有些企业实施国际项目赔钱的实例也不少,应该给我们以警示。今天的研讨会上将有一些“走出去”企业与大家分享如何识别风险、如何管控风险的经验和体会,这都是企业踏着荆棘走过来的宝贵经验,有些是花大钱买回来的珍贵教训,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我认为勘察设计企业要“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定位上将企业定位于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工程EPC总承包业务的企业,建立并实施基于这个定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走出去”。各会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慎重并科学地做出抉择。这就是为什么把常务理事会和“一带一路”战略研讨会合开的原因;其次要将优势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面向国际市场实现精准发力,才能取得效益。准备好再做,切不可草率行事;第三要针对不同国别市场,建立具有综合性、体系性和动态性特征的风险管控方案。研究透彻了,方案可行了,再进入。要抱着扎根做市场的理念,而不是为了单个项目,要稳扎稳打,不要乱铺摊子;第四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先导和灵魂作用,联合起来,带动成套设备、劳务、标准等一起“走出去”,形成合力。
四、协会将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搭建企业“走出去”交流与协作平台。
“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是协会应尽的职责。长期以来,协会在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方面,以1992年成立的专门机构--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为依托,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的推进部署,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编修《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建立工程项目经理资格考评机制、编制《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为发布《若干意见》开展基础性工作,等等。从2003年起,分会每年开展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营业额百名排序,对排序结果进行梳理分析,编制排序分析报告,吸引了各行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成绩突出的主要单位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项目、优秀项目经理评选,发挥评优引导作用;定期开展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大会在内的相关交流活动,为企业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搭建平台。协会在推进“走出去”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利用两届京交会向世界展示勘察设计企业的实力和形象,并召开了国际工程市场环境与风险管理专业大会;协助商务部开展援外成套项目骨干勘察设计企业推荐、评标专家举荐等。事实证明,这些工作已经为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推动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除了委托总承包分会继续做好传统的、有特色的促进和服务工作之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引导:一是建立“走出去”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全方位、跨时空、多层次的信息支持。二是开展相关研讨、交流和培训活动,特别是牵头开展国际交流,组织系列工程管理工程师人才培训。三是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抱团协作,帮助企业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和提高国际标准应用水平,适时组织相关骨干企业编制相应的团体标准、规范,开发工具,为企业和项目实施提供服务。五是完善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恶性竞争。六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协会的沟通合作。